本樂團為一非營利組織,不隸屬任何機關、團體及組織,所有指揮老師及同工均為志工,未領取任何薪水或報酬,大家完全本著奉獻的精神推廣音樂,甘心樂意參與其中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諸羅建城三百年 尚無管絃一樂團

常設的管絃樂團,在諸羅城三百年的歷史中,好像還沒有出現過。
不過,後山的花蓮已經有一個常設的管絃樂團了。

在花蓮交響樂團的網站上,開宗明義、嚴嚴正正地指出:「『花蓮交響樂團』於2002年由一群熱愛音樂的藝文人士以及各級學校音樂班的學生而組成,為推動花蓮音樂人才的養成,是花蓮在地首創的樂團,也是全國地方縣市的第四個交響樂團。不同於別的交響樂團由縣市政府或企業贊助成立,花蓮交響樂團一切從零開始,在有限的經費下,由團長顏崑陽、音樂總監林道生、以及指揮林恆毅、團員共同努力,成就出一場場具有國際級水準的音樂饗宴。」

第四個,那前三個是什麼呢?小弟做了一些功課。
1.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1969年開始)
http://www.tso.taipei.gov.tw/
2. 高雄市立交響樂團(1981年開始)
http://www.kcso.org.tw/
3. 台南市交響樂團(2000年開始)
http://culture.tncg.gov.tw/Symphony/
4. 花蓮交響樂團(2002年開始)
http://www.hso.org.tw/
5. 台中市交響樂團(2003年開始)
http://t-cso.com/

在花蓮之後,第五個竟然才是有文化城之稱的台中市,什麼,我沒聽錯吧,台中市竟然是第五!還在花蓮之後,花蓮人真的是太不簡單了。

成立常設的管絃樂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有人、要有場地、要有樂器、還要有麥克麥克的錢。上面提到的幾個樂團,除了花蓮以外,都是政府或企業在後面苦撐,不,撐腰的。組樂團是一件吃力而不討好的事,如果動機非常地單純,只是愛樂人士為了享受音樂,不求回報的話。樂團有龐大的支出,指揮、團員、槍手、員工、場地等等,但收入的話...

可就難了,辦音樂會向觀眾收錢,有沒有搞錯,又不是「馬yoyo」還是「阿鬚肯德雞」這樣的大師,免費招待還沒有人要去,竟收起錢來了。是的,收入是成立樂團最大的問題,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樂團這種賠錢貨,自然就是政府應該要跳出來苦撐的任務了,所以,比較早的樂團都是有粗本的院轄市當靠山才組得起來了的。

在嘉義市組樂團?

聽起來好像不可能吧?預測未來這種高難度的事情,正是小弟出國深造的目的,小弟在美國專攻法律的經濟分析,正好派上用場。經濟分析,就是把成本及利益拿出來比較一番,利益大於成本就是有益的,應該要做;反之,就是無利益的,免談。

來分析一下在嘉義市組樂團的成本及利益(A Cost-Benefit Analysis on an Orchestra in Chiayi City):
Costs
團員報酬真頭痛
指揮謝禮何處弄
員工薪水拖不動
樂器費用暗傷痛
場地租金無底洞
Benefits
愛樂人士有處去
在地音樂隨時聽
搶先新竹和基隆
嘉義顏面發亮光

分析一下,馬腳就露出來了,利益根本是看不見的,成本卻是有形的,會讓人破產的。被捉到了,看來我們還是等待有為的政府吧。可惜,在這個消費券發行的時代(剛看NBC電視,電視台已經把放在開頭的Economy Crisis的標題給拿下來了,主播說,觀眾強烈反映不能用這麼強烈的字眼,電視台從善如流,小弟也照畫葫蘆一下),政府自身好像都難保了,有些人連三餐都不繼了,總不能要求政府也運用擴大就業方案來組個樂團吧。
醒醒吧!

看來,在嘉義市組常設的管絃樂團,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給他用力地節省成本。所以啦,我們在籌組「嘉義市民管絃樂團」時,便是朝一個非營利性的樂團邁進,由社區人士自發組成,參與者都是義工,團員,員工,連指揮也不例外,選擇無償出借的場地,樂器自備,儘量減少成本,同時卻擴大內需,是創造了屬於嘉義市民的樂團。
拼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