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樂團為一非營利組織,不隸屬任何機關、團體及組織,所有指揮老師及同工均為志工,未領取任何薪水或報酬,大家完全本著奉獻的精神推廣音樂,甘心樂意參與其中

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by Ludwig van Beethoven

Portrait de Ludwig van Beethoven en 1815/Willibrord Joseph Mähler/public domain

眾所周知,貝多芬一生共做了九首不朽的交響曲,其中第三首-英雄、第五首-命運及第九首-合唱交響曲最為著名,為世人喜愛及談論,可說是叫好又叫座。不過這首名聲沒有那麼響亮的七號,卻是貝多芬自認為最滿意也是最好的作品。

這首第七號交響曲是1811年貝多芬因病移居波西米亞(Bohemia)的鐵普利斯(Teplice)時開始構思,於次年完成。作品獻給他的忠實贊助人-富利斯伯爵(Count Moritz von Fries)。曲中的某些主題,甚至可以追溯到1783少年期的貝多芬作品(當時13歲的貝多芬已經擔任教堂的管風琴師助理樂師。)。1811到1812這段時間,雖然因為家庭成員不和與國家的戰亂,貝多芬的作品明顯減少,卻醞釀出最精采的第七號交響曲。歌劇大師華格納(Richard Wagner)稱譽這首作品為「至臻至美之舞」(The apotheosis of the dance)。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稍緩於輕快板—Poco sostenuto Vivace。這個樂章以奏鳴曲的曲式呈現,動人的韻律裡,描寫著鄉村農民節慶的情景。
第二樂章:稍快板—Allegretto。有別於一般交響樂曲第二樂章的最緩板或慢板,典雅優美又輕快的旋律,使這個樂章於七號首演時曾被聽眾要求安可,至今仍然極受歡迎。
第三樂章:適度的急版-不太急促的急板—Presto-Assai meno presto。是貝多芬交響曲中典型的詼諧曲,以奧地利聖歌的旋律為音樂的骨幹,樂章中三拍子的圓舞曲節奏,讓人不禁想起身著華服的紅男綠女們,正於宴會中婆娑起舞的美景。
第四樂章:燦爛地快板-Allegro con brio。音樂如野馬脫韁般的往前衝撞,使整個樂團在劇院內奔騰活躍,展現了有史以來交響樂所能攫取最生動的歡樂。

本交響曲於1813年12月8日於維也納首演,由貝多芬本人擔任指揮,受到大眾熱烈的迴響。音樂會後,小提琴手路易、史波爾曾特別提到貝多芬當天的表現:「為了強調音樂的張力,貝多芬的雙手猛烈的張開..在進入強音時他甚至跳躍於空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