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樂團為一非營利組織,不隸屬任何機關、團體及組織,所有指揮老師及同工均為志工,未領取任何薪水或報酬,大家完全本著奉獻的精神推廣音樂,甘心樂意參與其中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號外!號外!10/2晚上的特別節目(掌中戲大師親自解說、表演、製作)

樂團活動組組長-邱國杰醫師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永生難忘的中秋節,特地聘請掌中傳奇劇團的黃世志大師在10/2晚上表演完畢後,於8:00-9:00到長青園的1A教室來給大家上一堂有趣又充滿文化傳承、教育意義的布袋戲課程,黃大師會親自教授掌中人偶的製作。

機會難得!稍縱即失!不來保證會後悔!

以下網頁為掌中傳奇劇團及黃世志大師的介紹
http://sparc.nfu.edu.tw/~multides/projects/puppet/demo/index2_1.html

第四次團練(2009.09.25)

這次團練,場務有事無法到場,好多團員都提早到場參與,幫忙把桌子移出,並且從別間教室搬椅子過來,在低音大提琴大哥的組織下,大夥兒變換隊形,有時排成一列接力下去,有時又搬著椅子成一縱隊前進,分工合作之下,很快就將團練位置擺設完成。

剛要開始團練,由首席代表團員們獻上最誠摯的卡片,祝最美麗的指揮大人--教師節快樂!團誌曾經在尚未團練前看過指揮大人的總譜,除了令人眼花撩亂的各分部譜外,吸引我目光的是譜上手寫的記號,這不難看出指揮大人已經先花了不少時間在上面研讀及思考,並且已不知道多少次讓這些音樂盤旋在腦中。雖然卡片上多數團員在時間和空間上只夠簽上名字,但是卻是我們最真的祝福,因為大家都能夠感受到指揮大人對於樂團的用心與熱愛。

本樂團在長青園團練,對於藍色多瑙河這首曲子也演奏出長青版的風格,但是隨著團員們對於曲子熟練度的增加,相信最後也會演奏出令人想跳舞的「回春」版藍色多瑙河。最近團員們對於指揮的動作已經開始漸漸習慣去注意了,幾次指揮大人忽然定格,或是速度及大小聲的改變,大家似乎也慢慢的可以有所反應,音樂聽起來開始有了線條,有了形狀,希望最後能夠演奏出好像有立體生動影像且充滿豐富神韻的音樂。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公告—10/2中秋晚會集合時間、地點及服裝

時間:10/3 10/2星期五晚上7點開始練習,7點半準備上台,7點40分演出
地點:長青園1A教室
服裝:以黑白郎君之顏色來搭配(黑、白二色隨你搭)
攜帶物品:譜架、黑色譜夾、「藍色多瑙河及Fanfares的樂譜」、自己的樂器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公告—貝多芬第7號第1樂章第一小提琴弓指法

這次公開甄選的範圍是第1到174小節







公告—貝多芬第7號第1樂章第二小提琴弓指法

這次公開甄選的範圍是第1至174小節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公告—2009.09.25團練地點及曲用

2009年9月25日團練地點仍然在長青園2A多功能教室

本次團練場務不克前來,請各位提早到場幫忙搬排桌椅,謝謝

7:00-8:00
1. 藍色多瑙河
2. 孔雀公主之舞

8:10-9:00
1. Fanfares
2. 韋瓦第雙小提琴協奏曲第1、3樂章(小提琴請印分部的譜,不要印到獨奏solo的譜喔)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第三次團練(2009.09.18)

這次團練總共練習了四首曲子(藍色多瑙河、孔雀公主之舞、Fanfares及韋瓦第雙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有些樂曲已經開始一個一個地方開始慢慢修,而我們也見識到指揮大人對於每一個音符的要求,不輕易妥協,希望每位團員都能夠確實掌握拍子、音準、強弱等,因為只有這樣當大家一起演奏的時候,才能夠表達出這些旋律的神情。

我們樂團有著一群最可愛、認真且負責的成員。樂團首席,每次都很早就到長青園了。大提琴的首席,將分部照顧的很好,在還沒團練前就已經先確認好是否都已經有團練所需的譜。Oboe首席常常第一個將點名單交回,並且標示得很仔細。第二小提琴中有群媽媽們在煮完飯後,忙於家務之餘還提早來練習,並且一起研究樂譜。有的小朋友回家練習時,還請大姐姐來幫忙,看演奏得是否正確。而且也有著許多最支持樂團的家長們,不僅是將團員照顧得很好,且每次都會來當我們最棒的聽眾。

團練時,跟自己單獨練習有很大的差異。須要將耳朵的收音範圍擴大,不只是聽到自己樂器的聲音,也要捕捉聽到其他聲部的演奏。須要將眼睛的視線範圍拓寬,不只是盯著前面的譜,也要不時注意看指揮的手以及和其他人弓法是否相同。須要將內心的感受靈敏度提高,不只是知道聲音大小的差異,也要試著區分樂譜上同樣是f,或許表達的情感是雄壯的、快樂的或是悲愴的都有所不同。雖然指揮大人能夠以國語、台語、英語三種語言教學,但是若我們能夠更專注聽指揮大人要說什麼,相信我們的進度可以更快,而能夠探索更多不同風格的曲子!

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本樂團YouTube頻道來了—兼20090918團練小插曲

為了記錄本樂團旺盛的生命力,小弟特別在YouTube開了一個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YCOrchestra

這個頻道的影片都是樂團的活動,舉凡團員團練時不專心,咬耳朵,挖鼻孔,亂放砲,偷看帥哥美女...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大家專心一致,拋頭顱,灑熱血,同心協力演出的空前盛況。

這個星期,小弟上載了2段小小的影片。

第一段,是小弟在樂團團練時拍攝的,由於小弟本人也要吹我的樂器,還沒有練到可以邊吹邊拍影片的地步,這次只能趁著團練宣布事情的空檔進行快拍,這個空檔是指揮宣布中秋節演出及徵求志願參加的團員。


第二段是失物招領,上個星期團練結束後,我們撿到了二個調音兼節拍器,一個調音器套子,一支筆,二個調音兼節拍器已經有人來認領了,套子和筆的主人還沒有出現。本週的話,我們撿到了一本很有型的譜夾,暫時方在樂團在長青園的儲藏室,請失主於下週團練時向行政總監領取。


備註:如果覺得自己出現在影片上不妥的,請來信cycorchestra@gmail.com告知,以便刪除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公告—2009.09.18團練地點及曲目

2009年9月18日團練地點改在長青園2A多功能教室(就是上星期1A多功能教室的正樓上,僅有本週改到2A,9月25日之後仍然在1A團練)

7:00-8:00
1. 藍色多瑙河
2. 孔雀公主之舞(請點選此超連結印譜)

孔雀公主之舞的管絃樂版本在此:


8:15-9:00
1. Fanfares(長笛第1部請印Oboe第1部、長笛第2部請印Oboe第2部)
2. 韋瓦第雙小提琴協奏曲第3樂章(小提琴請印分部的譜,不要印到獨奏solo的譜喔)

一起呼吸~~ 第二次團練 (2009.09.11)

團練地點換到長青園的「多功能教室」,雖然團練前後都要搬動桌椅,但是在場務大哥的統領下,大家團結合作很快就佈置好團練場地以及之後的恢復工作。在新的場地中,有著更多練樂團那種在一起的感覺,不只聲音較不會散掉,兩個人共用譜架也開始認識隔壁的夥伴,而且還可以看到其他聲部的動作和表情,整個樂團好像更靠近了。

這次團練,雖然一開始指揮大人就動怒了,但最後竟然提早達到預訂進度,不知道有多少團員跟團誌一樣看到指揮大人輕揚的嘴角。
指揮大人說:「一起呼吸的團才有可能演奏在一起。」
我好喜歡這句話。一起呼吸的時候會有著相同的心跳節奏,一起沉浸在相同的空間氣氛,對於即將演奏的音樂在腦中有著相同的畫面,有著練習時建立的默契,最後唱出的歌聲將美麗且合諧。

看到網站上失物招領的公告讓我想到一件往事。團誌有次坐火車,帶著小提琴、樂譜、節拍器還有一堆行李,手忙腳亂好不容易擠上車,放鬆心情塞上耳機開始聽音樂,盤算著一路上可以好好休息。哪知道前座有2位小朋友,約幼稚園大班的年紀,不時地從椅子間隙偷看我,讓人覺得很不自在,甚至還大聲尖叫了兩三次。心想好在我的路程不遠很快就到了,別管他們。到達目的地後扛著一堆東西過月台,走著走著覺得怎麼一直有個聲音跟著我,一種很規律的節奏,走20公尺後驚覺,該不會是我的節拍器吧!急忙找個椅子卸下肩上所有的東西,開始尋找背包中的主角,果然見到它正閃著紅燈一拍兩拍三拍繼續下去……手機的燈也亮著,三通未接來電,稍微推算了一下時間,原來2位小朋友以為我背的是會倒數計時的炸彈,也不知道是不是名偵探柯南看太多了,以為打電話來就會引爆。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失物招領—2009年9月11日團練

【失物招領】
2009年9月11日團練後,我們整理場地時發現了下面的寶物
1. JOYO牌調音器兼節拍器一台
2. Saison牌調音器兼節拍器一台
3. 小小鉛筆一枝
4. 調音器的皮套一個
我們將寶物暫時移到長青園的儲藏室,失主請於下次團練時請向行政總監索取



這是另一個角度的照片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團員訊息—張路嘉小提琴發表會

張路嘉小提琴發表會
時間: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晚上7點
地點:長青園五心一號餐廳(公義路1號)
宣傳海報在此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公告—2009.09.11本團第二次團練注意事項

團練曲目:
1. 藍色多瑙河—全曲,但不用練coda II
2. Fanfares—編制上只有Oboe、小號、定音鼓、小提琴(一、二部)、低音管、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未在Fanfares編制上的團員帶藍色多瑙河的譜即可

本週團練地點改在長青園一樓的「多功能教室」(在演藝廳旁,由於需要排椅子,如果時間上許可,請提早到場協助)

七點開始團練,意思是七點已經準備好樂器、調好音、隨時準備演奏第一個音

Let the music begin~~ 第一次團練 (2009.09.04)

期待已久的團練終於開跑了,緊張、興奮、等待各種感覺已經在心裡混雜好一陣子!2009.09.04是嘉義市民管絃樂團第一次團練的日子,許多的義工提早到達團練場地時就已經看到許多清楚的標示牌,原來是美術大師前一天已經將這些佈置安排妥當。搬好報到用的桌椅,擺放團員基本資料、名牌以及座位表後,團員也陸陸續續開始抵達!

團員們確認資料無誤後,找到自己位置入座。有些人找到老朋友,也有人認識新同伴。時間一到,我們的活動大師開始破冰,介紹各位義工以及讓團員們自我介紹,生動精彩!可惜團誌當時幫忙印譜,無法全程參與。

剛開始的藍色多瑙河,或許有些沉重,但是經過幾次練習後,隨著節奏的加快,已經有讓人隨著旋律舞動的感覺。在樂團團練的感覺很棒,有著許多小插曲是聽CD永遠不會有的,或許會有多拉的音符就像在多瑙河上的小鴨子,也或許會有旋律模糊不清讓人抓不到拍子的時候,但是若能隨時注意跟著指揮大人,速度的改變,或是忽然間的停止,大小聲的強弱變化。聽著這些聲音會因為不同聲部的變化而有所不同,當自己被這些音樂包圍,是很有趣而好玩的!

指揮大人說:「希望各位充分練習各自的聲部,就像是準備好各種新鮮的食材,而我將盡我所有心力燒出一桌好菜。」不管是營養肉類、生猛海鮮、活力蔬菜及均衡水果,都是讓這整桌菜完整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喔!

下次預定團練曲目:
藍色多瑙河(全部)
Fanfares

(想要參加貝多芬第7號交響曲演出的團員要先經過徵選,請各位有興趣的團員把握機會,詳細徵選時間及方法會另外再公佈。)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情感細緻又端莊美麗的日本歌—海濱之歌

既是日本民謠,也是情歌又是聖歌
海濱之歌:成田為三(曲) 林 古溪(詞)
Song of the Seashore(Hamabe no Uta)by Tamezo Narita and Kokei Hayashi





在古典音樂世界裏,美國無疑擁有最多的愛樂人口。令人意外的是:僅次於美國,最喜愛古典音樂的國家竟是日本。每年古典音樂的唱片(CD、DVD等)銷售,日本也是僅次於美國最大的市場。有音樂人口,當然也有相當的作曲家、樂團、演奏家及音樂作品。

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大量引進西方的政制及思潮。文化方面,大儒福澤諭吉(Fukuzawa Yukichi)一生鼓吹西洋文明,著作「西洋事情」、「學問之勤」、創辦「時事新報」及「慶應義塾」,鼓勵日本人學習歐美、勤學用功,並推動社會改革,算是為日本做了啟蒙工作。此後日本青年學子,遠赴歐美學習文學、法政、理工、科學、醫學、工藝、藝術及音樂者絡繹於途(相較其他國家,日本學者出國留學後,絕大部分都回國貢獻所學)。

日本自第五世紀起就有自己的固有音樂流傳下來。在此之前,根據古籍「古事紀」、「日本書紀」及「萬葉集」記載,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謠、舞蹈和樂器。日本與外國的音樂交流源遠流長,與亞、歐大陸的交流主要通過朝鮮及中原地區各朝代。公元7-8世紀,隋、唐代音樂傳入日本,701年,據「大寶律令」,在治部省下已設有專司舞、樂的官署,稱為「雅樂寮」。西元752年東大寺舉行大佛開光大典,已有職業音樂家及舞蹈家數百人表演傳統日本歌舞及三韓樂、唐樂、散樂、度羅樂及林邑樂等。日本從中原與朝鮮引進的舞、樂,從而加以融合、發展、保留的,可能比中、朝日後遺留下來的還豐富。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迅速汲取歐美音樂文化。進口的音樂系統稱為「洋樂」,傳統的音樂並沒有因而消失,稱之為「邦樂」。這兩種音樂並行不悖,流行於日本將近五十年並無交集。1920年代,盲人音樂家宮城道雄(Michio Miyagi 1894-1956)發起借用歐洲古典音樂作曲技巧創作日本傳統音樂,並使用傳統樂器演奏,受到日本民眾熱烈歡迎。1932年法國女小提琴家Renee Chemet 訪問日本,聽到Miyagi演奏他自己的”春之海”(Haru no Umi),深受感動,將之改編成小提琴曲,兩人到處日、洋合奏,發行唱片,轟動全國,也奠定Miyagi在國際樂壇的地位。

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總有幾首令人不知不覺會懷念,渴望加以聆賞或默默予以哼唱的歌。那應該是因為這樣的音樂已經深刻在心靈,當心靈躍動的時候,音樂自然共鳴而出。對我而言,這首「海濱之歌」正是我的心上之歌。幾年前我在無線電台主持一個深夜古典音樂節目,就是以這首歌的管弦樂曲為節目招牌。它的曲、詞都是日本人作的,卻受到眾多聽眾的熱愛。 其實,我每次聽這首樂曲,腦海都會浮現兩種經驗。其一,當然是自己曾經到過的海濱經驗。其次,就是想像一位從未謀面的小孩的海濱經驗。我想到一個英格蘭的小男孩在海邊撿拾貝殼,他到處搜尋,專心又仔細的比對,偶然他找到一個從來沒有人看過,既美麗又奇特的種類,他驚叫起來,所有他的同伴都圍過來,欣賞他的發現,分享他的喜悅……。

這個小孩不是別人,正是伊撒克˙牛頓(Isaac Newton 1643-1727)。有些人在爭議到底牛頓或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誰先發明微積分時,牛頓說:「世人將來如何看我,我無從而知;對我自己來說,我只不過像一個在海濱嬉戲的小男孩,偶而檢到一顆光滑的原石或奇特的貝殼,然而,在我的面前,卻是無窮偉大,無人探索的海洋」。牛頓是既偉大又謙虛。所有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都以他為榮。

詩人亞力山大˙帕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借用創世紀說:
「自然及自然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要有牛頓。於是就有光了。」

我對這首歌的兩位作者,所知有限。作詞家林古溪(Kokei Hayashi姓林,卻是道地的日本人)。1875年生於東京神田,是一位小學教師的兒子,少年時曾隨父親住過羽鳥,在那裏有美麗的辻堂海濱。它是林古溪創作的靈感來源。稍後他曾到東京池上的本門寺修行,畢業於東京文京區的哲學館(即今之東洋大學)教育學系。曾任立政大學及東洋大學教授及講師,是當代日本著名的漢學家,作過很多詩被譜成音樂。1947年去逝,得年72歲。

作曲家成田為三(Tamezo Narita 1893-1945),生於日本秋田縣一位公務員的家庭。他自己曾當過小學老師,1914年進入上野東京音樂學校(即今之東京藝術大學),受教於山田耕筰(Kosaku Yamada 1886-1965)。1916年,在校中(23歲)創作海濱之歌。29歲負笈德國,拜Robert Kahn為師,專攻和聲、對位及作曲。回國後擔任音樂教授及作曲。1944年二戰空襲中,自家被炸彈摧毀,可能受傷,次年病故。

這首歌,如果不是選擇很快的節奏,一開始旋律就令人感傷(有如心靈受創者在感傷或追憶失去的友人)。接著音樂有如岸邊吹起的陣風,聽著風聲,仰望雲朵,看著浪花,撿拾貝殼,不禁淒涼悲鳴,勾起思念家人的思緒,久久不能平抑。整個旋律,配合歌詞,自然諧和,有如天成。

為什麼說這也是一首情歌呢?原來1916年成田猶在東京音樂學校就讀時,暗中傾慕一位主修鋼琴的女同學。不久,成田聽說她的丈夫剛剛去逝,就找到一首詩,將它譜成音樂,寄給心目中的情人,並提獻給她:「獻給可愛的正子。」這份手寫的譜與詞就是「海濱之歌」。想不到正子動作比他更快,因為她已經與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矢田部頸吉訂婚了。尚未出道的音樂系窮學生如何與教授比呢?結果成田收到的是退回的樂譜,附了一張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紙條:「我已經有了婚約」。不得已,成田只好將這首曲子公開發表,反而成為廣受喜愛的名作。據說,女主角倉田正子於成田去逝後,將這段羅曼史透露給她的義子,著名聲樂家鈴木義弘,並說,他對成田做了很殘酷的事,她每次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會想到當時成田為三的心情,而無法釋懷。

前曾介紹過一首舒伯特的「聖母頌(Ave Maria)」,原是天主教祈禱的聖歌,由於非常熱門,如今已經成為純藝術歌曲。而「海濱之歌」,由於旋律婉約溫柔,歌詞優美動人,雖是情歌式的民謠,反而被一些華語教會改編成讚美聖歌。(只要上Youtube網站,即可點閱其詩詞。(以下為日文原詞及中文譯詞)。

あした浜辺を さまよえば
昔のことぞ 忍ばるる 風の音よ 雲のさまよ
寄する波も 貝の色も
ゆうべ浜辺を もとおれば
昔の人ぞ 忍ばるる
寄する波よ 返す波よ
月の色も 星の影も
清晨躑躅海濱
昔日往事一一浮現
風的聲響啊 雲的樣貌啊
還有拍岸的波浪 貝殼的色彩
傍晚回到海濱
昔日那人一一浮現拍岸的波浪啊 返潮的坡浪啊
還有月色跟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