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樂團為一非營利組織,不隸屬任何機關、團體及組織,所有指揮老師及同工均為志工,未領取任何薪水或報酬,大家完全本著奉獻的精神推廣音樂,甘心樂意參與其中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失物招領—2009年9月11日團練

【失物招領】
2009年9月11日團練後,我們整理場地時發現了下面的寶物
1. JOYO牌調音器兼節拍器一台
2. Saison牌調音器兼節拍器一台
3. 小小鉛筆一枝
4. 調音器的皮套一個
我們將寶物暫時移到長青園的儲藏室,失主請於下次團練時請向行政總監索取



這是另一個角度的照片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團員訊息—張路嘉小提琴發表會

張路嘉小提琴發表會
時間: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晚上7點
地點:長青園五心一號餐廳(公義路1號)
宣傳海報在此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公告—2009.09.11本團第二次團練注意事項

團練曲目:
1. 藍色多瑙河—全曲,但不用練coda II
2. Fanfares—編制上只有Oboe、小號、定音鼓、小提琴(一、二部)、低音管、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未在Fanfares編制上的團員帶藍色多瑙河的譜即可

本週團練地點改在長青園一樓的「多功能教室」(在演藝廳旁,由於需要排椅子,如果時間上許可,請提早到場協助)

七點開始團練,意思是七點已經準備好樂器、調好音、隨時準備演奏第一個音

Let the music begin~~ 第一次團練 (2009.09.04)

期待已久的團練終於開跑了,緊張、興奮、等待各種感覺已經在心裡混雜好一陣子!2009.09.04是嘉義市民管絃樂團第一次團練的日子,許多的義工提早到達團練場地時就已經看到許多清楚的標示牌,原來是美術大師前一天已經將這些佈置安排妥當。搬好報到用的桌椅,擺放團員基本資料、名牌以及座位表後,團員也陸陸續續開始抵達!

團員們確認資料無誤後,找到自己位置入座。有些人找到老朋友,也有人認識新同伴。時間一到,我們的活動大師開始破冰,介紹各位義工以及讓團員們自我介紹,生動精彩!可惜團誌當時幫忙印譜,無法全程參與。

剛開始的藍色多瑙河,或許有些沉重,但是經過幾次練習後,隨著節奏的加快,已經有讓人隨著旋律舞動的感覺。在樂團團練的感覺很棒,有著許多小插曲是聽CD永遠不會有的,或許會有多拉的音符就像在多瑙河上的小鴨子,也或許會有旋律模糊不清讓人抓不到拍子的時候,但是若能隨時注意跟著指揮大人,速度的改變,或是忽然間的停止,大小聲的強弱變化。聽著這些聲音會因為不同聲部的變化而有所不同,當自己被這些音樂包圍,是很有趣而好玩的!

指揮大人說:「希望各位充分練習各自的聲部,就像是準備好各種新鮮的食材,而我將盡我所有心力燒出一桌好菜。」不管是營養肉類、生猛海鮮、活力蔬菜及均衡水果,都是讓這整桌菜完整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喔!

下次預定團練曲目:
藍色多瑙河(全部)
Fanfares

(想要參加貝多芬第7號交響曲演出的團員要先經過徵選,請各位有興趣的團員把握機會,詳細徵選時間及方法會另外再公佈。)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情感細緻又端莊美麗的日本歌—海濱之歌

既是日本民謠,也是情歌又是聖歌
海濱之歌:成田為三(曲) 林 古溪(詞)
Song of the Seashore(Hamabe no Uta)by Tamezo Narita and Kokei Hayashi





在古典音樂世界裏,美國無疑擁有最多的愛樂人口。令人意外的是:僅次於美國,最喜愛古典音樂的國家竟是日本。每年古典音樂的唱片(CD、DVD等)銷售,日本也是僅次於美國最大的市場。有音樂人口,當然也有相當的作曲家、樂團、演奏家及音樂作品。

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大量引進西方的政制及思潮。文化方面,大儒福澤諭吉(Fukuzawa Yukichi)一生鼓吹西洋文明,著作「西洋事情」、「學問之勤」、創辦「時事新報」及「慶應義塾」,鼓勵日本人學習歐美、勤學用功,並推動社會改革,算是為日本做了啟蒙工作。此後日本青年學子,遠赴歐美學習文學、法政、理工、科學、醫學、工藝、藝術及音樂者絡繹於途(相較其他國家,日本學者出國留學後,絕大部分都回國貢獻所學)。

日本自第五世紀起就有自己的固有音樂流傳下來。在此之前,根據古籍「古事紀」、「日本書紀」及「萬葉集」記載,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謠、舞蹈和樂器。日本與外國的音樂交流源遠流長,與亞、歐大陸的交流主要通過朝鮮及中原地區各朝代。公元7-8世紀,隋、唐代音樂傳入日本,701年,據「大寶律令」,在治部省下已設有專司舞、樂的官署,稱為「雅樂寮」。西元752年東大寺舉行大佛開光大典,已有職業音樂家及舞蹈家數百人表演傳統日本歌舞及三韓樂、唐樂、散樂、度羅樂及林邑樂等。日本從中原與朝鮮引進的舞、樂,從而加以融合、發展、保留的,可能比中、朝日後遺留下來的還豐富。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迅速汲取歐美音樂文化。進口的音樂系統稱為「洋樂」,傳統的音樂並沒有因而消失,稱之為「邦樂」。這兩種音樂並行不悖,流行於日本將近五十年並無交集。1920年代,盲人音樂家宮城道雄(Michio Miyagi 1894-1956)發起借用歐洲古典音樂作曲技巧創作日本傳統音樂,並使用傳統樂器演奏,受到日本民眾熱烈歡迎。1932年法國女小提琴家Renee Chemet 訪問日本,聽到Miyagi演奏他自己的”春之海”(Haru no Umi),深受感動,將之改編成小提琴曲,兩人到處日、洋合奏,發行唱片,轟動全國,也奠定Miyagi在國際樂壇的地位。

每一個人的生活中,總有幾首令人不知不覺會懷念,渴望加以聆賞或默默予以哼唱的歌。那應該是因為這樣的音樂已經深刻在心靈,當心靈躍動的時候,音樂自然共鳴而出。對我而言,這首「海濱之歌」正是我的心上之歌。幾年前我在無線電台主持一個深夜古典音樂節目,就是以這首歌的管弦樂曲為節目招牌。它的曲、詞都是日本人作的,卻受到眾多聽眾的熱愛。 其實,我每次聽這首樂曲,腦海都會浮現兩種經驗。其一,當然是自己曾經到過的海濱經驗。其次,就是想像一位從未謀面的小孩的海濱經驗。我想到一個英格蘭的小男孩在海邊撿拾貝殼,他到處搜尋,專心又仔細的比對,偶然他找到一個從來沒有人看過,既美麗又奇特的種類,他驚叫起來,所有他的同伴都圍過來,欣賞他的發現,分享他的喜悅……。

這個小孩不是別人,正是伊撒克˙牛頓(Isaac Newton 1643-1727)。有些人在爭議到底牛頓或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誰先發明微積分時,牛頓說:「世人將來如何看我,我無從而知;對我自己來說,我只不過像一個在海濱嬉戲的小男孩,偶而檢到一顆光滑的原石或奇特的貝殼,然而,在我的面前,卻是無窮偉大,無人探索的海洋」。牛頓是既偉大又謙虛。所有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都以他為榮。

詩人亞力山大˙帕普(Alexander Pope 1688-1744)借用創世紀說:
「自然及自然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要有牛頓。於是就有光了。」

我對這首歌的兩位作者,所知有限。作詞家林古溪(Kokei Hayashi姓林,卻是道地的日本人)。1875年生於東京神田,是一位小學教師的兒子,少年時曾隨父親住過羽鳥,在那裏有美麗的辻堂海濱。它是林古溪創作的靈感來源。稍後他曾到東京池上的本門寺修行,畢業於東京文京區的哲學館(即今之東洋大學)教育學系。曾任立政大學及東洋大學教授及講師,是當代日本著名的漢學家,作過很多詩被譜成音樂。1947年去逝,得年72歲。

作曲家成田為三(Tamezo Narita 1893-1945),生於日本秋田縣一位公務員的家庭。他自己曾當過小學老師,1914年進入上野東京音樂學校(即今之東京藝術大學),受教於山田耕筰(Kosaku Yamada 1886-1965)。1916年,在校中(23歲)創作海濱之歌。29歲負笈德國,拜Robert Kahn為師,專攻和聲、對位及作曲。回國後擔任音樂教授及作曲。1944年二戰空襲中,自家被炸彈摧毀,可能受傷,次年病故。

這首歌,如果不是選擇很快的節奏,一開始旋律就令人感傷(有如心靈受創者在感傷或追憶失去的友人)。接著音樂有如岸邊吹起的陣風,聽著風聲,仰望雲朵,看著浪花,撿拾貝殼,不禁淒涼悲鳴,勾起思念家人的思緒,久久不能平抑。整個旋律,配合歌詞,自然諧和,有如天成。

為什麼說這也是一首情歌呢?原來1916年成田猶在東京音樂學校就讀時,暗中傾慕一位主修鋼琴的女同學。不久,成田聽說她的丈夫剛剛去逝,就找到一首詩,將它譜成音樂,寄給心目中的情人,並提獻給她:「獻給可愛的正子。」這份手寫的譜與詞就是「海濱之歌」。想不到正子動作比他更快,因為她已經與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矢田部頸吉訂婚了。尚未出道的音樂系窮學生如何與教授比呢?結果成田收到的是退回的樂譜,附了一張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紙條:「我已經有了婚約」。不得已,成田只好將這首曲子公開發表,反而成為廣受喜愛的名作。據說,女主角倉田正子於成田去逝後,將這段羅曼史透露給她的義子,著名聲樂家鈴木義弘,並說,他對成田做了很殘酷的事,她每次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會想到當時成田為三的心情,而無法釋懷。

前曾介紹過一首舒伯特的「聖母頌(Ave Maria)」,原是天主教祈禱的聖歌,由於非常熱門,如今已經成為純藝術歌曲。而「海濱之歌」,由於旋律婉約溫柔,歌詞優美動人,雖是情歌式的民謠,反而被一些華語教會改編成讚美聖歌。(只要上Youtube網站,即可點閱其詩詞。(以下為日文原詞及中文譯詞)。

あした浜辺を さまよえば
昔のことぞ 忍ばるる 風の音よ 雲のさまよ
寄する波も 貝の色も
ゆうべ浜辺を もとおれば
昔の人ぞ 忍ばるる
寄する波よ 返す波よ
月の色も 星の影も
清晨躑躅海濱
昔日往事一一浮現
風的聲響啊 雲的樣貌啊
還有拍岸的波浪 貝殼的色彩
傍晚回到海濱
昔日那人一一浮現拍岸的波浪啊 返潮的坡浪啊
還有月色跟星光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公告—本團第一次團練注意事項

公告本團第一次團練時間、地點、攜帶物品及注意事項

時間:2009年9月4日晚上6時30分至7時辦理報到,7時開始團練
地點:長青園演藝廳(嘉義市公義路1號)

如何到達長青團,請參考下列地圖

取自長青園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top-stop/

這是比例較大的地圖

長青園有地下停車場,入口在公義路上,看到長青園時請慢行注意標示,如果看到「車位已滿」四個大字貼出來了,請將車輛停放在對面的二二八公園停車場。有沒有看到左下角的照後鏡?拍這張照片時我開過頭了

如果你從地下停車場上來,應該會先到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大廳,右邊箭頭是長青園的大門,左邊箭頭的方向就是演藝廳,也就是團練的場地。照片中的男子很帥有精神,是長青園的郭組長,這次的場地多蒙他悉心安排


接下來是重要的注意事項:
必帶物品:
1. 樂器(沒帶的話,就玩完了)
2. 譜及黑色譜夾(請帶「藍色多瑙河」,除非能夠背譜,印譜有困難的人請洽網管)
3. 譜架(除非可以表演特技)
4. 鉛筆與橡皮擦(除非可以記得指揮講的每一句話)
5. 環保杯(本團響應環保,請利用長青園的飲水機或福利社)

其他注意事項:
1. 請先辦理報到,確認本尊及核對通訊資料
2. 長青園備有地下平面停車場(請注意看一個小小的標示)
3. 如地下停車場入口置有車位已滿標示,則請停放在228公園側的路邊停車格
4. 請預先練習及聆聽「藍色多瑙河」(拍子不太好抓喔)
5. 有調音器者請攜帶,以便調音
6. 報樂團的名到長青園餐廳用餐可享9折優惠(福利來了!)

長青園的餐廳是一個愛心餐廳,是協助身心障礙的朋友們就業所設的
取自長青園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stop-stop/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公告—確認連絡方式

各位親愛的團員們
同工已經將報名資料建檔
接下來進行連絡方式的確認

連絡是要確保團員們能夠獲知團練、演出、團務等等重要資訊
本團基於環保的考量
原則上使用電子郵件連絡團員,並在部落格上公告週知
我們已經依照團員在報告表上所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發出通知
請團員們務必檢查電子郵件信箱
如已填寫電子郵件信箱,卻還沒有收到通知
請儘速通知網管cycorchestra@gmail.com
以便確認信箱地址

本團考量不是每個團員都有上網的機會
對於報名表上未填電子郵件地址的團員
我們會以電話個別通知
如果電子郵件、電話都沒有辦法聯絡得到
我們會寄發通知信函
假如還是沒有辦法聯絡上
只有期待有緣再相見了

對於已經報名、現在因故無法參加樂團的朋友
請在2009年8月31日以電子郵件通知網管
我們期待您日後的加入